服務熱線
病理報告的誕生
- 分類:健康科普
-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16:52:12
- 訪問量:0
病理標本到達病理科(第一天):
臨床醫(yī)生送檢的標本(保存于甲醛固定液)送達病理科,送檢人員和病理科標本接收人員對標本信息進行認真核對,包括患者姓名、住院號/門診號、標本名稱及數(shù)量等基本信息,核對無誤后,病理科工作人員對送檢的標本進行編碼,生成專屬的病理號。
病理科醫(yī)生取材(第二天):
經過12-24小時的甲醛溶液充分固定(傳染性標本需延長固定時間)后,病理科醫(yī)生開始取材。取材的病理醫(yī)生對每個標本進行一番仔細檢查后發(fā)現(xiàn)病變所在,邊測量描述肉眼所看到的組織及病灶的大小、形態(tài)、質地、病變范圍等,隨后用專用取材刀、止血鉗、剪刀等各種工具,將病變組織切割成大小約2厘米×1.5厘米,厚薄2-3毫米的均勻的小肉塊,放入印有病理號的專用小塑料盒(包埋盒)中,這樣我們的病變組織就可以對號入座啦。
組織脫水(第二天):
將取好的組織塊放入脫水機中,借助相關的試劑,自動完成脫水透明浸蠟等步驟,脫水的時間需要12個小時,脫水是影響制片的關鍵,時間要到位。脫水結束后,將對包埋盒的每一塊組織進行包埋。
組織包埋、切片、封片(第三天)
為了使組織達到一定的硬度和厚度,從而切成白片,技術人員需要將組織塊用石蠟包裹起來,就是我們常說的蠟塊。包埋后的組織不僅方便切片,還可以使其長期保存。隨后將進行切片。
切片之前,我們將病理號打印成標簽,貼在專用的顯微鏡載玻片上,然后要把組織的切成四五微米的薄片,將切下來的切片放入恒溫的攤片機中,將組織撐開撐平,撈片將其貼附在玻璃片上,再次核對切片和蠟塊的病理號及編號是否一致。切好的白片,先在烤箱中烘烤20分鐘,進行手工或機器HE(蘇木精-伊紅)染色。切片制作的最后一步--封片.中性樹膠滴加適量,蓋玻片輕拿輕放,保證外觀美觀。最后還要核對病理號和取材數(shù)量。
閱片(第三天及第四天):
病理切片完成后由技術人員交予病理醫(yī)生在顯微鏡下進行閱片。閱片工作同樣艱辛,病理醫(yī)師都需要接受系統(tǒng)化的訓練,很多疑難報告需要大家共同討論才能給出診斷意見。
免疫組化染色及特殊染色(第五天):
一部分病變,僅僅依靠HE染色切片難以做出更具體更詳細的診斷,為了進一步判斷腫瘤起源于哪一種組織或是判斷患者是否適合腫瘤的靶向藥物治療等等,都需要加做一些免疫組化染色及特殊染色,從而指導臨床醫(yī)生更精準地制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至此一份病理報告才算完成了。
最后,我們還將完成診斷的切片和蠟塊整理后歸檔。切片和蠟塊靜靜的躺在檔案柜中至少三十年。
親們對病理科的工作了解了么?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重大新聞
*網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就醫(yī)請遵照醫(yī)生診斷*